資訊爆炸的世代,許多人喜歡採取「速讀」方式來快速獲取大量的資訊。然而,這樣的模式速度雖然快,有些人一年甚至可以讀居酒屋個上百本的書,但是無形中似乎失去了閱讀的樂趣。近幾年開始興起了一股「慢讀」風潮,美國、紐西蘭、歐洲甚至台灣均已陸續成立慢讀讀書會。來自加拿大的John Miedema著有「慢讀」一書,希望鼓勵大眾好好花個時間閱讀一本書,不僅可以減輕壓力、提高理解力並且可以促進同理心。
十年前,當John Miedema在網絡搜尋「慢讀」一詞時,只看到針對閱讀障礙和眼部疾病的相關報導 ; 但是到了今日,再用相同的網絡搜索查詢「慢讀」時,可以發現已經出現了更多積極正面的報導。
過去十年是讀者轉型的時期。伴隨著網絡的爆炸性增長,亞馬遜(Amazon)推出了首款Kindle電子書閱讀器。電子書銷售量不斷飆升,已超過實體書籍的銷售額,許許多多的書店因為業績大幅下滑而結束營業,繼續經營的書店也必須透過販售禮品和電子產品來增加店內營業額。
Kindle電子書閱讀器一上市,John Miedema立刻跟上潮流選購了一台。將喜愛的書籍下載至小型設備上,攜帶外出十分簡便,電子墨水也很適合眼睛閱讀,背光裝置方便晚上閱讀…等,這些都是電子書閱讀器的好處。由於電子書閱讀器還可以追?閱讀進度及速度,因此令John Miedema意外地驚覺到,他所閱讀的書籍變短,注意廣度也同時變差了。
居酒屋的歷史可以追朔到200年前的江戶時代的東京,那時候的人們常常說「京都重穿、大坂重吃、江戶重酒」,江戶本來就是人人愛酒成痴的城市。當時江戶約有100萬人,根據幕府的報告,有近兩千家的居酒屋,約553人就有一間居酒屋,居酒屋的「居」其實就是坐下來之意,居酒屋最初的型態就是一家可以坐下來喝酒的店。起源於古時候日本賣酒的「酒屋」就是一個驛站,其實有些很簡陋,甚至沒有桌椅,其實到了17世紀後半期,江戶某些酒屋開始可以讓客人在裡面喝酒,從史料可以得知當時最喜歡到酒屋喝酒的人,主要是生意人、車馬貨運業工人或武士家的僕人等等,這些人大多都是靠勞力謀生的,直到後來開始有了賣菜的小菜,大概1750年左右,江戶的酒屋就開始越開越多,相對競爭也會更激烈,有一些酒屋就開始販賣熟食,那時就出現了「煮賣茶屋」和「煮賣酒屋」的型態,「煮賣」就是賣熟食之意,比如用高湯、味增、醬油等調味料煮的菜,都是已經可以當作主菜的食物了。江戶當時沒有冰箱、煤氣爐等工具,所以集中很多離鄉背井的勞工,幾乎都三餐外食,居酒屋就成了單身男性勞工日常用餐的地方了。
紙本書籍的存在已有2,000年之久,而21世紀的讀者更是紙本及科技發展的受益者。若是想要在電子閱讀器上嘗試閱讀板橋居酒屋藝術書籍或複雜的文章恐怕有些困難,這類書籍需要藉由一頁一頁的翻閱,透過手指感受紙板橋居酒屋本文字的美感與力量,這時,慢讀就是最適合的方式。
在印刷機發明之前,一個家庭可能只能擁有一本聖經,也許還有其他幾本書而已。閱讀是一種神聖且引人沉思的行為,並且透過閱讀可以與他人分享。大家可以選擇少量但深入的閱讀方式,也可以花時間一起大聲朗讀。這種選擇不僅消除了閱讀中不必要的壓力,並且能夠恢復閱讀本身帶來的樂趣。